艾珍机械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艾珍机械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建设节能无油螺杆压缩机生产研发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信息公开表

建设单位

艾珍机械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艾珍机械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建设节能无油螺杆压缩机生产研发项目

建设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工-117号地块(元电路655号)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类(电焊烟尘、氧化铁烟尘、砂轮磨尘、铁尘、氧化铝粉尘和氧化铁的混合尘)、化学因素类(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丙烯酸)、物理因素类(噪声、电焊弧光、工频电场、高温)

检测结果

 

现场采样、检测时间

20164月19-21日、20164月19-2225

现场调查、采样、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

采样人员:姚晔萍、王立树、徐曜、吴杰

检测人员: 于源、陈虹

建设单位陪同人员

张洪静

评价结论

 

一、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项目属于气体压缩机械制造,行业代码 C3442。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中列入“二、制造业-(二十一)通用设备制造业”,为“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的建设项目。

二、综合结论

根据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通过对艾珍机械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建设节能无油螺杆压缩机生产研发项目的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价,公司提供的总平面图、生产设备清单、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以及其他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到位,综合评价结论如下:

1)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类(电焊烟尘、氧化铁烟尘、砂轮磨尘、铁尘、氧化铝粉尘和氧化铁的混合尘)、化学因素类(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丙烯酸)、物理因素类(噪声、电焊弧光、工频电场、高温)等。

本次评价在试生产现场对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场采样检测,各作业点检测项目符合国家标准。

2)总体布局

本项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本项目生产工艺属于成熟工艺,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压缩机组装过程以手工装配为主,维修区机加工过程以机械操作为主,手工作业辅助进行,设备选择合理;由于厂房整体设计的限制,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空压机被设置在主厂房西北部公用工程区域局部二层,建设单位已采取了相应的补偿性措施。本项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4)建筑卫生学

本项目建设单位综合考虑的各生产车间、辅助用房的通风要求,采光、照明设计参数部分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建筑物结构设计、空调通风设计等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该建设项目主厂房的生产车间的通风方式采用空调系统,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加工设备及辅助生产的空压机、水泵、制冷机等均设置减振基础,产生粉尘的电焊操作位、火焰切割操作位共用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进行局部排风除尘,喷砂机设置了局部排风除尘装置,砂轮机共用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进行局部排风除尘形式不符合,已在本报告第五章提出改进性建议。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部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根据现场调查及检测结果,上述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运行正常,防护有效。

6)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评价

建设单位建有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根据各岗位需要为作业人员配发防尘、防毒等个体防护用品,并负责佩戴情况的监督,做到了按时发放,并留有发放记录。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和《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

7)辅助用室评价

本项目工作场所卫生间、餐厅、更衣室等辅助用室在设置地点、卫生条件等方面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8)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人员配置合理;有健全、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尚可;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的管理议案要求进行管理。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相关要求。

9)应急救援设施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密封胶含有丙烯酸,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化学危害因素,建设单位在作业点附近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要求作业人员使用密封胶作业时佩戴好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和防毒口罩。机械加工和压缩机组装过程中存在工件划伤或机器轧伤的可能,建设单位制定了应急救援制度和预案,配备了基本的急救设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10)职业健康检查

建设单位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并为劳动者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开展了劳动者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执行了国家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并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的建设项目。在现有设备、工艺、原辅料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状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合格,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评价建议

一、持续改进性建议

1.1 组织管理

1)建设方每年应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条实施。

2)应在工作场所醒目位置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标识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相关要求。

3)正常生产后,公司应严格按照已制定的相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切实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将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开展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和职业卫生防治教育,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现场监督管理,督促工人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切实保护工人健康。

4)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料文件;并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1.2 工程技术

1)本项目生产车间维修区的砂轮机选用一台公用的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作为打磨作业产生的砂轮磨尘的收尘装置,防护设施形式评价不符合要求,建议建设单位调整砂轮机类型,优先选用自带集尘设施的砂轮机,或者在现有砂轮机上方设置集尘罩及相应的集尘袋。

2)本项目生产车间的组装区域主要采用自然采光结合人工照明的采光方式,根据现场检测,密封胶使用操作位的照度略低于设计值且不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建议建设单位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注意现场采光情况,及时开启照明灯具,使作业台面照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本项目生产设备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设专人经常检查,定期维修维护,以保证工作场所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并建立完善工程防护设施档案,内容应包括工程防护设施清单、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维修及定期大修要求、防护设施的安装、调试验收记录、防护设施的使用记录、防护设施的维修记录(包括维修责任人、维修原因、维修日期、维修人)等。

1.3 个人防护

本项目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及《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定期对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工人按要求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使工人掌握各岗位职业病危害特点及相应的个人防护知识,保证防尘、防毒等个体防护用品的正常使用。

二、预防性告知

1)项目应及时报送相关行政部门验收审批。

2)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2 年第 48 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八条规定:(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 30日内进行申报。

3)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2012 年第 47 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